董事长信箱
当前位置: 首页>科学研究
科研团队

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实验室

来源:  日期:2020-09-28  点击量:

【团队名称】

        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实验室

【团队方向】

        6G关键技术、人工智能、语音信号处理、信号检测与估计、非正交多址接入、大规模MIMOASIC芯片设计等

【团队简介】

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实验室隶属于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,实验室围绕海量连接和高可靠性物理层无线传输技术、新一代无线接入网架构、毫米波大容量传输、无线移动网分布式优化与高效协同等开展研究。

【团队成员】

戴晓明,通信工程系教授、博导,以第一作者在国际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,其中IEEE Trans.系列期刊(SCI)文章16篇(JCR一区及二区期刊7篇),以通信作者发表IEEE Trans.系列期刊(SCI)文章10篇(JCR二区及以上期刊5篇),拥有/申请40余项国内国际发明专利。

曾任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专题分会主席、特邀专题研讨组织者、主持人。提出的蜂窝系统导频设计方案被4G核心物理层标准采纳;提出图样分割多址(Pattern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, PDMA)技术[1](pp.2)被国际电信联盟(ITU)发表的未来地面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(Future Technology Trends of Terrestrial IMT Systems)白皮书[2]列为5G潜在应用的一项关键技术,其在多址接入的工作被ITU未来地面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白皮书引用,被列为“国家863计划5G移动通信先期研究重大项目”重要阶段性进展标志性成果(形成了以“PDMA非正交多址接入+多元LDPC编码”为代表的5G谱效提升的总体技术方案)[3];并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TU和3GPP列为5G标准化3项主流候选多址接入方案之一;在MIMO接收机方面的研究工作被韩国Sejong大学电子工程系选作员工文献阅读材料;5篇论文被欧盟第七框架计划FP7(7th Framework Program)核心项目引用;其研究工作被5G标准化组织3GPP中多篇方向性技术文稿(Way forward)引用[4]-[7];承担过多项国家级973子专题、863 课题以及产学研等项目。

目前接受华为技术、intel、中国移动研究院、是德科技(Keysight,原安捷伦仪器)、展讯通信、小米科技、中兴通讯、OPPO和大唐移动等公司资助开展无线通信前沿研究工作。

f9bd03c2c7cd011d79775ac52a2d9d1a.jpg

【突出成果】

1)PDMA被国际电信联盟(ITU)发表的未来地面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引用,国际标准化组织ITU和3GPP列为5G标准化3项主流候选多址接入方案之一[4]-[6]。

http://www.itu.int/dms_pub/itu-r/opb/rep/R-REP-M.2320-2014-MSW-E.docx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66fdfbd7e676116b5d4ef723b54beac9.jpg9c783be58576a4e16e3afe7652c1a42d.jpg

2) 2013年华为创新研究计划项目需求说明书”中的“基于准正交空时码和OSIC接收机的MU-MIMO配对研究”项目唯一的参考文献是基于戴晓明教授发表的论文(PDMA技术的基础)。

5fd4b2daf704302e8a02f38e21b00d02.jpg

研究成果与华为无线首席技术官(CTO)童文讨论相关应用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93cd405beb852cd8beeb0020b8d3345f.jpg2f96f4a08df9f0604abfb11c41fedd85.jpg

4073ca2ad1a48e045f821f215bb4ffdd.jpg



3) 信号处理相关工作被OPPO公司列为中国六所大学合作计划之一。语音信号处理成果被OPPO 作为全球6所大学合作项目之一。

8.jpg

其研究工作被ZTEintel、中国移动、大唐电信和展讯等多家公司的3GPP标准化技术文稿[4]-[6]IEEE Com. Mag. [7](他引2000余次)引用:

[1]X. Dai, et. al “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ation amenable multiple access (SAMA) for futu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,” (invited paper) in Proc. IEEE ICCS, pp. 222-226, Nov. 12-15, 2014.

[2] http://www.gov.cn/xinwen/2016-09/26/content_5112102.htm

 [3] http://www.itu.int/dms_pub/itu-r/opb/rep/R-REP-M.2320-2014-MSW-E.docx.

[4] R1-164269 Multiple access for mMTC.

[5] R1-164270 Receiver implementation for MUSA.

[6] RP-152208 UL multi-user transmission for massive MTC.

[7] Non-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for 5G: Solutions, Challenges, Opportunities, and Future Research Trends, IEEE Commun. Mag., vol. 53, no. 9, pp. 74-81, Sep. 2015.

 

9.jpg

【联系人及联系方式】

戴晓明 电子邮箱:daixiaoming(at)ustb(dot)edu(dot)cn 

微信: dxm-ustb


  • 计通NEWS
  • 索思